原创 叫我CD 不懂球专栏
这是一场预料之中的慌乱。
早在赛程公布的时候,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反常。把比赛安排在工作日下午6点,是对上海晚高峰交通状况的一种不尊重。
下午,当我埋头在会议和文件里时,看到了已经到了现场的朋友们发来的照片。急着买新装备的球迷已经排起了长队,和我桌上待处理的文件一样,一眼望不到头。
唯一令我欣慰一些的,是当时手机上收到的推送:工作日下午三点半,长春亚泰的主场比赛开始了。
下班时间一到,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刺离开。有还没有下班的朋友叫我带些晚饭,我盘算着时间,到球场边上再下单怕是排队要来不及。
5点多的麦当劳没有太多人排队,唯一一个等着取餐的也穿着蓝色的外套。
一路上,路人行色匆匆。4月初的上海,这时候天还没暗。地铁上的蓝色如约地慢慢汇聚,甚至有一位球迷还拿出了笔记本,在大腿上敲打着键盘。
上海体育馆站,出站的人流里还是蓝色占据主流。身边的球迷和非球迷都在感慨:申花球迷怕是都不上班吧。
然后我坐上了看台,吃起了我的晚饭。
在天还亮着的时候进场看球,总给人一种不妙的预感。
这像是记忆闪回:申花上一个在天黑之前开球的主场比赛,是上个赛季的最后一个联赛主场与深圳新鹏城。我依稀记得那天的风也很大,我穿着一件不一样颜色的风雨衣。
再之前一个印象深刻的下午场,是2023赛季主场与武汉三镇。我开场前到晚了,没买上水,于是在中场哨响前提前离开看台去排队买水。刚走出看台的通道,申花就被扳平了比分。
意外如期而至:在申花20分钟打出7脚射门后,客队的第一次射正就取得了领先。
佩德罗-恩里克在上半场面对申花两个边后卫取得的对抗优势,在现场看起来更加明显。在刚刚力压完马纳法后,转眼又来到了我这一侧的看台前,力压杨泽翔,把球做给了叶楚贵。
叶楚贵的这脚射门,感觉一定打得很舒服,是一脚理想中的射门。球落下来的位置与身体的距离正合适,张弓搭箭的动作很舒展,触球的感觉也非常好,应该脚背完全包住了皮球。
球应声入网,鲍亚雄的扑救动作很舒展但无济于事。
自从这个赛季,我的套票位置从东看台偏南移到了偏北一侧后,似乎我看到了大部分的进球:毕竟,申花如今习惯于上半场丢球,下半场再打回来。
这一个半场,比此前在郑州的上半场要好不少。但可惜,比分还是0-1落后。
而且,老实说,当我们中场休息走出看台的时候,没有哪个人敢拍着胸脯说,有信心可以让之前的剧情再重演一次的。
第一个征兆发生在下半场开球前。
申花全队早早地从更衣室出来踏入球场,但客队迟了不少,甚至比中场休息跑了几个看台见朋友再跑回来赶进看台的我,都要晚出来几分钟。
这有一些迷性和玄学的地方在里面。就如上半场结束前对手门将选择在开大脚时拖延时间一样,身边的球迷朋友神秘兮兮却又笃定地说,这样拖拉一定会给主队机会。
下半场开场后,申花似乎找回了一些状态。随着天色暗了下来,也到了正常的比赛节奏中。然而,申花一阵猛攻但迟迟无法改写比分。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,在歌声和助威声里夹杂着一些“指点”——主要指点的对象,是两个饱受争议的外援。
当然,当时我们也没能想到,最后的逆转又有这两个外援的功劳。
扳平比分的角球前,是马纳法的前插完成了射门。而马纳法的贡献不止于此,随后的机灵捡球还制造了对手的两黄变一红。
米内罗则又是在一直拿不到第一点、赢不下对抗的情况下取得了进球——吴曦在后点的大师级助攻,米内罗空门得手,比分反超。
球场沸腾得不是很明显。3比1的逆转,这样的剧情已经太熟悉了。从去年9月的那个国际比赛日结束后,一直到现在,申花在联赛中始终磕磕绊绊。
一次又一次的逆转有些缺乏心意,也让人学会了冷静。
相似的不仅是逆转的剧情,还有在球场里打开手机抢票。
尽管对手的票务层层封锁,但依旧有球迷靠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优先购的资格:只是这次开票的时间,刚好在申花比赛进行的过程中。
上一次和朋友一起在申花比赛的现场买票,是在去年与河南的赛后,我急着打开了购票软件,买了飞去成都的机票。
昨晚的比赛结束后,申花前四轮比赛战罢,三胜一平,并列榜首。
但要说申花有踢得多好么?好像倒也没有。四场比赛,都有令人提心吊胆的时候。不过好在,终于还是拿到了分数,以一个没有落后的姿态迎来榜首德比战。
“让理智再叫着冷静冷静。”
原标题:《让理智再叫着冷静丨申花观赛手记》
阅读原文
